- 从梅兰芳到袁雪芬略论戏曲的戏剧观的嬗变
从梅兰芳到袁雪芬——略论戏曲的戏剧观的嬗变 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具有综合性、虚拟性和程式性等演剧特征,至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四大名旦”光照剧坛之时,戏曲演剧特征臻于极致。就艺术思想而言,戏曲演剧特征体现了一种写意戏剧观——黄佐临称之......
- 9年1920年
12月26日,以马潮水、王永春、卫梅朵、白玉梅领衔的男班,演出于升平歌舞台(在华兴戏园原址改建)。并从嵊县请来“戏客班”的3位乐师周小灿、周孝棠、周林芳,建立了越剧史上第一个专职乐队,演唱改为由丝弦伴奏,越剧音乐由此进入〔丝弦正调〕时期...
- 8年1919年
2月4日(农历正月初四),以卫梅朵、费翠棠为首的男班,演出于民兴茶园。以琴素娥、紫金香、白玉梅、沈桂芳、王永春等组成的男班,于2月9日起,演出于第一戏院(即华兴戏园原址),开始了两副男班在沪竞演的局面。越剧从此在沪长演不辍。 3月15......
- 7年1918年
4月11日,以卫梅朵、马阿顺、马潮水、张云标为台柱的小歌班应聘演出于华兴戏园。7月20日夜场上演了《碧玉簪》。10月12日至次年1月8日,该班移至民兴茶园演出,并在《新闻报》广告上标出“特请浙绍著名的笃班”一语,这是越剧以“的笃班”的......
- 37年1948年
2月13日~5月24日,徐天红加盟在龙门大戏院演出的云华剧团,与竺水招搭档演出的第一部戏为《春风回梦》。 2月21日,越剧《祥林嫂》在中电二厂摄影棚开拍。演员是原雪声剧团演出时的原班人马,南薇导演,启明公司拍摄。 3月14日,袁雪芬作......
- 33年1944年
3月25日,袁雪芬在大来剧场演毕《王昭君》,因病回嵊县休养。 5月11日,上海越剧联谊会假皇后大戏院,举办全沪越剧联合大会串,义演3天。有傅全香、范瑞娟的《送凤冠》;李艳芳、邢竹琴的《十八相送》;筱丹桂、贾灵凤的《人心》;尹桂芳、竺水......
- 32年1943年
1月17日,伪上海特别市政府主办三十一年度冬赈经费筹募委员会,假座上海电台播送特别节目越剧大会串,参加艺员有王杏花等39位。 2月5日(农历正月初一),陶叶剧团(科班)加入大来剧场作为班底。 6月20日~28日,老闸、大来、龙门、恩派......
- 31年1942年
2月19日,马樟花去世。2月22日,在徐家汇路上海殡仪馆举行大殓,袁雪芬、钱妙花等众多同行姐妹参加吊唁。 2月26日,《越剧日报》头版头条发表题为《越剧的危期到矣》的报道,副题称:“各剧院均惴惴于心百物昂贵生计堪虞影响娱乐事业夜市萧条......
- 30年1941年
1月3日,中国救济妇孺总会募捐运动在新新电台举办“全市女子越剧大会串”,施银花、屠杏花、姚水娟、竺素娥、筱丹桂、马樟花、袁雪芬、尹桂芳、竺水招、徐玉兰、商芳臣、李艳芳、邢竹琴等38位演员,参加播音演唱。 1月21日,“全沪越国红星十班......
- 29年1940年
5月20日,筱丹桂来沪,在卡德大戏院登台演出,张春帆为班长。 8月1日~2日,绍兴七县旅沪同乡会,假座卡尔登大戏院,举行“劝募绍属平粜捐”女子越剧八班大会串。剧目为《沉香扇》、《梁祝哀史》、《盘夫索夫》、《碧玉簪》,主要演员有:施银花......
- 26年1937年
4月11日,以徐玉兰、汪笑真、钟云香为首的东安剧社,演出于老闸大戏院。首演日戏为全武行《三雅园》,夜戏为《梁山伯》,演至5月25日为止。其间还与绍兴大班混合演出《通州奇案》一剧。 5月26日,以竺素娥、孙妙凤、商芳臣为首的女班素凤舞台......
- 25年1936年
9月8日,老闸大戏院“礼聘绍兴女子文班四季春加邀六班名角日夜会串”,由王杏花、金香凤领衔,演员还有袁雪芬、傅全香、钱妙花、施彩香等。演出至10月31日止,剧目有连台本戏《文武香球》、《十美图》、《九美图》等。 11月4日,高亭唱片公司......
- 24年1935年
3月11日,得意绍兴剧场“特请三和堂绍兴文戏”,演员为白玉梅、小白玉梅、盖月棠等。演出剧目有《王华买父》、《梁山伯》、《龙凤花》(15本)、《杨柳怨》(10本)、《状元休贤妻》(10本)等。 4月23日,河北歌剧场(新世界饭店大礼厅)......
- 23年1934年
4月12日,男班艺人楼天红、小月红灌唱的唱片《双金花·大堂认妻》(两面),由高亭唱片公司出版,这是越剧所灌的第一张唱片。 7月25日,在永乐茶园基础上改建的永乐戏院,演出“绍兴坤角文戏”,演员为沈兴妹、吕福珠、竺林芝、王明珠等。演出剧......
- 22年1933年
5月9日,以花碧莲、陈标老、谢雅香为首的男班,演出于有700余座位的永安天韵楼。 7月3日~7日,以李桂芳、吴素琴、裘凤仙领衔的男班,在福星戏院演出连台本戏《啼笑因缘》(6本)。 8月10日,永乐茶园“聘请绍兴女子文武艺员”演出,演员......
- 第14届嵊州8226中国民间越剧节活动安排
1、越剧艺术中心:市越剧团《蔡文姬》、越剧艺校《青春律动》折子专场惠民演出戏票,于11月2日—7日在越剧艺术中心售票窗口出售。票价:甲票20元,乙票15元。 2、越剧艺校:《青春律动》开放周活动暨《花儿竞放》教学成果展,按照每月“校园......
- 福建芳华越剧团演出越剧枫落寒江
中新网福州11月28日电 (记者 刘可耕)作为第六届福建艺术节·福建省第26届戏剧会演的参演剧目的越剧《枫落寒江》28日晚在福建芳华剧院上演。 由福建芳华越剧团演出的《枫落寒江》以福州籍著名翻译家、福建工程学院创始人林纾和谢蝶仙的爱......
- 瓯越舞台鹿城之夜2016新春音乐会迎元宵越剧专场表演明日上演
商报讯(记者 张晨)由鹿城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鹿城文化中心承办的“瓯越舞台鹿城之夜” 2016新春音乐会、迎元宵越剧专场表演将相继于2月19日和2月22日在鹿城文化中心隆重上演。 据了解,首先于本周五晚7:30上演的2016新春......
- 潮妈学越剧
唱腔华美醇厚、跌宕起伏;扮相英俊潇洒、俏丽妩媚,表演激愤诙谐、亦喜亦悲。一群潮妈,她们中有从小喜欢越剧的,也有四五十岁才开始学习的。不论是科班出身还是半路出家拜师学艺,她们都学得格外投入,演得有板有眼。戏里戏外感悟人生百味。 半路出......
- 永嘉小百花越剧团倾情加盟送戏下乡越剧专场演出
抑扬顿挫的唱腔,优美华丽的身段,清新亮丽的扮相,令人回味的剧情……11月20日,东屏街道蓝港文化礼堂内曲声悠扬、人头攒动,戏台前的村民们津津有味地欣赏着由永嘉小百花越剧团为他们带来的精彩表演,品味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韵味。 戏......
- 嵊州越剧团专场演出 共演10本大戏
2月29日,云峰村邵家操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越剧《双血衣》正热闹开演,吸引了四五百人前来观看。 演出开场前,有些越剧迷早早搬来凳子在搭建好的场地上守候,耳熟能详的越剧《钱塘冤案》、《绣球缘》等曲目让老百姓们过足了戏瘾。 据了解......
- 吕瑞英越剧唱腔精选正式出版
《吕瑞英越剧唱腔精选》(附MP3两张)由上海越剧艺术研究中心编、苏进邹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该书共收入92首唱段,它呈现了吕派形成、成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各阶段广为传唱的唱段,为越剧观众和研究者提供更全面完整的吕派唱腔资料。 该......
- 南通艺术剧院越剧团团长范晓萍个人巡演
12月16日晚 ,南通艺术剧院越剧团团长范晓萍个人巡演的首场演出走进南京,给省会戏迷带去了艺术享受,也让南通越剧刮起了一阵旋风。 在南京前线大剧院,范晓萍为观众带来了四出折子戏,不仅有《孔雀东南飞·雀亡》和《梁祝·回十 八》这样的 ......
- 南通伶工学社上演越剧演唱会 观众享文化大餐
春风和煦送大戏,百姓齐聚饱眼福。2月9日(大年初二)下午2时,在伶工学社小礼堂,越剧演唱会拉开帷幕。近200名观众一起享受着文化大餐,同庆新春佳节的到来。(顾欣) 伶工学社上演越剧演唱会观众享受文化大餐...
- 农村邀请越剧团来做戏
自十月会恢复以来,钟山乡钟山村、陇西村、大市村便有了做戏的传统。近日,一年一度的十月庙会开始了,为了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各村纷纷邀请越剧团到村文化礼堂做戏(农村对戏剧演出的称法)。 来到礼堂,中饭和晚饭后,文化礼堂上早已是人头攒动,......
-
31年1942年2月19日,马樟花去世。2月22日,在徐家汇路上海殡仪馆举行大殓,袁雪芬、钱妙花等众多同行姐妹参加吊唁。 2月26日,《越剧日报》头版头条发表题为《越剧的危期到矣》的报道,副题称:“各剧院均惴惴于心百物昂贵生计堪虞影响娱乐事业夜市萧条......详细
-
30年1941年1月3日,中国救济妇孺总会募捐运动在新新电台举办“全市女子越剧大会串”,施银花、屠杏花、姚水娟、竺素娥、筱丹桂、马樟花、袁雪芬、尹桂芳、竺水招、徐玉兰、商芳臣、李艳芳、邢竹琴等38位演员,参加播音演唱。 1月21日,“全沪越国红星十班......详细
-
29年1940年5月20日,筱丹桂来沪,在卡德大戏院登台演出,张春帆为班长。 8月1日~2日,绍兴七县旅沪同乡会,假座卡尔登大戏院,举行“劝募绍属平粜捐”女子越剧八班大会串。剧目为《沉香扇》、《梁祝哀史》、《盘夫索夫》、《碧玉簪》,主要演员有:施银花......详细
-
28年1939年2月6日,尹桂芳首次来上海,客串演出于由王明珠、张桂莲主演的永乐戏院。 2月13日,上海难民救济协会与绍兴旅沪同乡会,在黄金大戏院联合举行女子越剧大会串义演,筹募捐款。姚水娟、竺素娥、施银花、商芳臣、筱丹桂、马樟花、袁雪芬等参加演出。......详细
-
27年1938年1月31日,“越升舞台”到上海演于通商旅社,主要演员为姚水娟、李艳芳、商芳臣等。演出剧目有《仁义缘》、《沉香扇》、《倪凤扇茶》等。 2月15日,“四季春班”与“素凤舞台”合作演出于四马路小剧场,竺素娥领衔,袁雪芬为头肩旦,演员还有黄笑......详细
-
26年1937年4月11日,以徐玉兰、汪笑真、钟云香为首的东安剧社,演出于老闸大戏院。首演日戏为全武行《三雅园》,夜戏为《梁山伯》,演至5月25日为止。其间还与绍兴大班混合演出《通州奇案》一剧。 5月26日,以竺素娥、孙妙凤、商芳臣为首的女班素凤舞台......详细
最新博文
-
魅力西博会 余杭小花尽现风采
11月1日,第十七届西博会总结颁奖大会在省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次总结颁奖大会云集了全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受邀嘉宾。余杭小百花越剧艺术中心非常荣幸的参与了这一次闭幕式晚会的演出。 当晚,除了颁奖仪式庄重瞩目,文艺演出也精彩纷呈,有余杭独具特色的《花篮花灯》、临安的《五凤朝阳》这一系列非遗的节目,还有许多歌舞类表演。小百花以第二个节目出场,20位青春靓丽的演员们齐刷刷的登台亮相...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马誉嘉原名马央央
马誉嘉,女,浙江越剧团国家二级演员,主工旦角,擅长多种花旦流派,尤其擅长演唱吕派,委婉流畅,深得好评。1995年,考入浙江省艺术学校越剧表演专业,在班级中担任班长,因学习成绩突出,作为优秀毕业生进入浙江越剧团工作至今。演出了《孟丽君》《天之骄女》《画眉》《五市街风情》等诸多剧目。多年来,她刻苦钻研,努力在舞台上得到实践,舞台经验逐渐丰富。 曾担纲主演的越剧舞台剧有:《孟丽君》饰演孟丽君...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静墅里社区津沪越剧团 唱响夕阳红
天津北方网讯:“玉林今科中状元,发奋求名遂宏愿。两家尊长上面坐,为什么不见娘子女婵娟。母亲啊,娘子的病体可痊愈,还望母亲去问根源。”记者刚推开静墅里居委会市民学校的大门,就听见屋内传出悠扬婉转的唱腔,推门进去看到穿着戏服的阿姨们随着越胡的伴奏唱着曲儿,表情和手势有板有眼。 静墅里社区津沪越剧团成立于2008年,从最开始的几个人发展成现在的35人,团员们平均年龄62岁,都是因为爱好越剧走到了一起...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雪中越剧艺校 美翻了组图
受弱冷空气影响 ,昨晚开始,我市普降雪花,经过一夜飘雪,我市越剧艺校犹如冰雪琉璃世界一般银装素裹,简直美翻了。图为越剧艺校一角。(网友 孙育慧...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金庸鹿鼎记 搬上越剧舞台
10月15日、16日,杭州越剧院将携越剧《德清嫂》《鹿鼎记》在国家大剧院进行纪念演出。这是继2012年《红楼梦》进京首演以来,杭越第六次走进国家大剧院演出。 据悉,这次杭越的两出戏各具特色:《德清嫂》是一部呼唤真情的力作,讴歌时代精神。《鹿鼎记》是第一部将金庸武侠小说搬上戏曲舞台的越剧大戏。 《德清嫂》首创全国业界独一无二的“联合制作、双版互动”运作模式:该剧由杭州越剧院和德清县联合创排...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金利园
金利园,女,国家四级演员,1992年至1994年在嵊州市越剧之家培训,工小生,基本功扎实,唱腔流利擅长各个流派。1995年进入嵊州时越剧团工作至今,是越剧团优秀的青年演员...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邀您点评越剧六月飞雪
【文化会客厅】第十一期温州市第十三届戏剧节 剧目点评活动 聚焦瑞安市越剧团评剧目《六月飞雪》 观毕西园,又见飞雪。10月18日晩越剧《六月飞雪》在东南剧院闪亮登台,该剧由瑞安市越剧团有限公司演出,该团始建于1955年10月1日。一路曾辉煌,尘封十几年,改革创新路,春风吹又生。“六月飞雪有冤情”,剧演亮点精彩纷呈,文化会客厅邀您来评越剧,聊演戏。 【主 持...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送春联办村晚做大戏文化礼堂天天乐
送春联、办村晚、做大戏、放电影。今年春节期间,我市各地农村文化礼堂持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营造了农村节日文化的氛围。图为市越剧团在三界镇杜联村文化礼堂演出场景...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这群醉心第二国剧的女子 越剧是她们美丽的力量
这群喜爱越剧的女性,在东阳剧院演出了一场晚会,奉上了越剧中8个经典折子戏。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这脍炙人口的唱腔,出自越剧《红楼梦》。对今天许多中国人来说,他们就是通过这一经典唱腔认识了越剧。年已五旬却仍清秀无比的包兰苏,还有她那群同样喜爱越剧的小姐妹,就是以越剧电影《红楼梦》为媒介,恋上了越剧。 前不久,这群喜爱越剧的女性,在东阳剧院演出了一场晚会...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还是得看真功夫越剧鹿鼎记观后
周末雨夜,赴逸夫剧院观看《鹿鼎记》。 去时并没有太高的期望。这几年根据当红小说改编的戏曲作品不少,如上海越剧院的上下部《甄嬛》,浙江小百花的《步步惊心》,虽多有可圈可点之处,但在面对众多的故事头绪、复杂的人物关系与小说戏剧的风格差异时,多少显得捉襟见肘。《鹿鼎记》原著出自武侠大家金庸先生之手,“底子”比前两部深厚得多,而在人物谱系与事件情节等诸方面,都显得更为庞杂...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